Hong Kong Cellist Society 香港大提琴家協會

繁體中文English (United Kingdom)

讓音樂說話——布拉姆斯的大提琴樂曲 #1

555.jpg

 

#1 E小調第一號大提琴奏鳴曲

之前我們分享過,東歐大提琴作曲家如何將自己國家的文化記憶和情懷融合樂曲之中,成為他們的音樂特色。當代創作強調情感和個人特色,假定音樂本來就是創作人表達自己的方式,因此對這種論調並不新鮮。然而,相信大家也知道,古典音樂在較早的巴洛克時期以及古典時期,更註注重的是結構、形式的工整;直至浪漫主義興起,音樂家紛紛強調樂曲主題和感情表現,其中布拉姆斯的性格本來就有浪漫主義的傾向,加上作品情感洋溢,從他的大提琴樂曲中,可以聽出作曲家如何複雜的情感融入於旋律之中,表達內在難以言表的所思所想。

《E小調第一號大提琴奏鳴曲》是布拉姆斯第一首大提琴作品,屬大提琴與鋼琴的雙樂器作品,相對協奏曲由樂團與大提琴共奏,奏鳴曲於當時作為室樂,觀眾更容易接近演奏者,如是者亦更能聽出大提琴豐富音色和細節變化。許多樂迷說他對恩師舒曼的妻子,克拉拉舒曼多年無法結果的單戀讓他寫出很多悲傷淒美的樂曲。事實上,布拉姆斯本身也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他將《E小調第一號大提琴奏鳴曲》獻給一名業餘演奏家Dr. Josef Gänsbacher,重因多年來二人在工作上的互相幫助。他的音樂如其人一樣,由低音起音,一步一步帶出時而激烈、時而幽怨的音色,情感的豐富叫人一聽難忘。

這是一首不容易表演的作品,基本上維持在Allegro 快板的節奏,長音的音域起伏之廣,需要相當的專註注處理音色變化。在此節奏下,樂句需要保持一種持續向前的速度感,樂手需拿掐固揑箇中的音色中蘊含的張力,同時避免沉溺在情緒之中。

布拉姆斯的奏鳴曲在大提琴成為獨奏樂器的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且段落起伏多變,因此E小調第一號大提琴奏鳴曲也是眾多大提琴家之間的熱門演奏曲之一,每位大提琴家也以自己的方法演繹作品,帶出不同的感覺——Jacqueline du Pré帶點陰暗悲傷的音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XiYrzsgWto )、及當代大提琴大師Mischa Maisky 的演奏澎湃有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oM8rX5XaE )和大眾熟知的馬友友溫柔婉約的版本(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oyLJHpe8Z8)。當我們輪流細聽作品,不難聽出當中細節分別。不知各位讀者又喜歡哪一位大提琴的演繹?

Dedicated Cloud Hosting for your business with Joomla ready to go. Launch your online home with CloudAcces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