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Cellist Society 香港大提琴家協會

繁體中文English (United Kingdom)

你不能不學的大提琴曲目: 林子鈞《大提琴組曲》

 

作者:拜仁.布姆博

在此試聽!

 

 

我非常高興可在此介紹另一首精彩的大提琴多樂章作品。

 

當你把作品命名為《大提琴組曲》,必然伴隨的風險是,每個人都會把它與巴哈的名作比較。然而,繼承傳奇一樣的巴哈音樂規律,林子鈞的《大提琴組曲》亦不讓人失望。

 

巴哈的多樂章結構一直是無數大提琴獨奏作品的典範,例如早前也有介紹過,David Feurzeig《大提琴獨奏奏鳴曲》保羅﹒亨德密特的《25號奏鳴曲》及馬克斯.雷格的3首大提琴組曲等等。

 

雖然這些作曲家改變了樂章數量和樂章在整個作品中的作用,但整體而言,它們也有展示大提琴的不同方面獨特之處的功用。

 

林子鈞創作這組曲的方法很有意思,他善用四樂章的形式,卻避免以典型奏鳴曲快板作結構。這首《大提琴組曲》亦明顯充滿猶太傳統和民間傳說,更特意以標誌著黎明和黃昏的樂章作為作品框架,讓我不禁猜想,它是否受到音樂劇「屋頂上的提琴手」裡一曲《日出,日落》影響。而這首歌的歌詞描述的,是時間的流逝與生命的短暫。

 

第一樂章,"夜曲",使用幾個和聲音程,起動整首音樂的氛圍。這段開場段落以小七度、大六度、小六度和小七度和弦的倒置、移調和並列,構成作品的大部分結構材料。

 

 

 

第一樂章的技術挑戰在於如何如歌地、具表現力地演奏雙音。中段採用了我認為相當有創意的音階和琶音的組合,林子鈞使用的音階和琶音的指法很配合演奏者的手型,卻是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這讓樂句相當容易演奏但聽起來同時是很酷和新鮮的線條。

 第二樂章的標題是這樣的:「於未來世界的以利亞和拉比」。而我認為,即使不知道標題,聽的時候也很明顯會意識到,這樂章的樂句意圖模仿人類說話裡特殊的,充斥著細微差別的節奏。想像一下,這就像通過樂器說話一樣。於是他構建了四個不同人物之間的對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說話方式,以及他們各自的關係。進一步地他通過把這些人物的名字寫在樂譜上,這樣你可以更容易地區分他們,並整合他們的個性。

羊角號是一種傳統的號角,通常由公羊的角製成,用於猶太教的宗教儀式。林子鈞採用了羊角號作為主題,並將其作為第三樂章的基礎,並跟循大提琴的一系列的自然和聲,編織羊角號音樂常見的旋律線條。

不同的旋律句跟從著同一微妙的節奏變化,而隨著氣氛漸漸走向頂點時,速度亦在加快,並在結尾處緩緩下降。這種幾乎不斷變化的節奏給予演奏者相當的自由度,你可以善用自己擅長的技巧,游走於大提琴的音域之間。控制運弓是這樂曲裡一個主要挑戰,而緩慢的節拍就是成功演奏的關鍵。

最後,我們來到「小夜曲」,這是一個完全使用撥弦的樂章。就全曲而言,這個第四樂章的揉弦要求最少,節拍最規則。在這個樂章聽起來像一支吉他在安靜地彈奏,標誌著一天的結束。雖然也有些棘手的和弦,但它需要聽來不受約束,盡可能地讓每個和弦都拉得響亮。

 

我們在古典音樂經常遇到的都是二段體和三段體,《大提琴組曲》全長約為 11 分鐘,彷彿提供了一個歇息的機會。它的動機和主題都以一種相當有機的方式出現和消失;樂句編織的材料和方式,亦讓我們在聆聽時一直緊貼著這首曲子前進,而不會被傳統形式阻礙。

 

樂譜:https://www.gtlam.com/music/suite-for-cello

聯繫作曲家:https://www.gtlam.com/contact

 

Dedicated Cloud Hosting for your business with Joomla ready to go. Launch your online home with CloudAcces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