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Cellist Society 香港大提琴家協會

繁體中文English (United Kingdom)

你不能不學的大提琴曲目:何志光(Ho Chee Kong)的《夕暮下的香灰莉木》(Tempusu Evenings)

HKCS複本.png

拜仁.布姆博

 

 

我發覺大提琴真的啟發了很多人創作適合晚上演奏或欣賞的音樂。作曲家充分利用了大提琴幽暗的音色,創作了無數的夜曲及小夜曲,而這些作品也佔據了大提琴曲目中好一部分。在「為何要學這首歌」系列中介紹過的David FeurzeigGeorge Lam大提琴組曲,正是這類作品的經典例子。今期我會再和大家分享新加坡作曲家何志光的《夕暮下的香灰莉木》。何氏對此曲有如下的簡介:

 

源自東南亞的香灰莉木木質堅硬,繁茂的樹冠在日間隔阻赤道的炎溫,其花亦隨夜色愈發綻放芬芳。《夕暮下的香灰莉木》正是關於這恢宏的樹木,娓娓道來在水氣氤氳的樹蔭下發生的幾個小故事。」

 

這首小品在起首以緩板為香灰莉木揭開面紗,莊嚴的雙音演奏營造安定穩固的氛圍,而不時穿插其中的撥奏帶來了陣陣的原木氣息。這個編排令準確拉奏雙音變得相當有挑戰性,不過只要善用空弦及泛音來做手型對位,演奏就會變得容易得多。

111.jpg

 

在何氏的備詮中,他形容這首小品由「幾段小故事」組成。對於剛開始接觸此曲的演奏者而言,他們可以從這一點開始了解和學習此曲。我常常鼓勵我的學生思考樂曲對他們的意義,而我發現,如果能夠把音樂影像化,這些影像可以幫助很多學生鞏固對音樂風格的認知,因為他們可以轉移視線,不再專注在確保音準及正確拉奏音符之上。若要解釋何謂把音樂影像化,不如讓我描述一下我在聽到第二樂章/故事時想像到的畫面,給大家作個參考。我看到一個年青的英雄被召募出征,但我不知這個年青人有沒有勇氣回應。不過經過一番內省和思考後,他最後莊重地接受了邀請。也許你腦海裡的想像和我完全不一樣,但這正正是音樂最有趣而吸引人的地方。每個人也會因為個人的背景和視角不同,而對樂曲有不同的理解和處理,我相信這些都是合宜的做法。那麼你又有怎樣的想像呢?

222.jpg

我覺得如果想奏出第三樂章的美妙撥奏,演奏者就要把琴弓放下,才能更感受到棲息在開場時出現的大樹上的感覺。撥奏出來的活潑旋律要符合拍子,以免打擾音樂的節奏。另外,在做所有的撥奏時,左手都要有力地按弦,讓音符的共鳴持續更久,並且要配合揉弦,才能進一步延長共鳴。

第四樂章為我們帶來一段在G小調和Eb大調之間來回轉換,類似巴洛克風格的音樂。有觸技曲(Toccata)或主題模仿曲(Ricercar)影子的一段演奏,由流動的十六分音符組成,之後慢慢以G音和A音上終止。由於音樂介乎巴洛克和浪漫時期的風格,這個樂章挑戰演奏者的運弓技巧,要在輕柔的巴洛克風和較進取的浪漫派之間找出一個合適的手法。

333.jpg

最後來到第五樂章,當中的音樂讓人聯想起第一樂章的片段,而這相似的風格營造了一種以回到原點而完滿結束的感覺。

整體而言,我認為《夕暮下的香灰莉木》對擁有中級程度的大提琴演奏者相當友好,因為此曲有很多明顯的旋律,他們只需要掌握若干延伸技巧和幾個雙音演奏便能完成。另外,此曲極富巴哈曲風的流動性,卻毫無抄襲之感,它絕對能夠拓闊你對亞裔作曲家的作品的想像。

 

聯絡作曲家 這個 E-mail 地址已經被防止灌水惡意程式保護,您需要啟用 Java Script 才能觀看

聯絡作者  這個 E-mail 地址已經被防止灌水惡意程式保護,您需要啟用 Java Script 才能觀看

 

 

 

 

 

 

 

Dedicated Cloud Hosting for your business with Joomla ready to go. Launch your online home with CloudAcces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