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 Kong Cellist Society 香港大提琴家協會

繁體中文English (United Kingdom)

Hong Kong Cellist Society 香港大提琴家協會

關於2021的總結 by Clara Tsang

大提琴那沉穩溫柔的聲音,拉奏時感覺就像一個溫暖的擁抱,安撫著我們的心靈。香港大提琴家協會一直希望讓更多人感受到大提琴的力量,同時與我們一起發掘拉奏大提琴的樂趣。大提琴音樂不只關乎拉奏的技藝,樂手的藝術表達,亦有機會成為向觀眾傳達的獨一無二的震撼。這種表達連繫著你的潛意識,只有你奏出屬於你的音樂時,才能被察見。
一切從音樂開始,路上永遠有無窮盡的新發現。那或許是你內在從未被察覺的一部分,而甚至你也不曾確定,自己是否已準備好去面對內一直被埋藏的碎片。從我個人經驗,這種拉奏音樂中的自我覺察總教人既驚且喜,然而又撼動非常。有些人未能認知這經驗有多寶貴,他們會選擇逃避;又有些人顧慮太多,對學習總是裹足不前。如是者,本協會以不同面向的活動讓你以更準確的切入點理解大提琴音樂,同時為大提琴愛好者打開一道知識的門。
縱然疫情未息,防疫限制未能鬆懈,你仍可在本協會的平台閱讀不同音樂導賞文章。自今年八月,我們開展了「大提琴音樂賞析計劃」,以一系列文章介紹了不同大提琴大師作和它背後的故事;同時也有另一些專題,主力為大提琴家帶來令人興奮的當代新作。你亦可看到一些香港大提琴家,如左啟希的隨筆。此外,今年11月,我們先舉辦了與大提琴的時間旅程-大提琴家Brian Bromberg 分享會。Brian以輕鬆手法,講述大提琴於不同時代的演變;月底再邀請了當代舞蹈家陳紹傑先生以形體工作坊形式,帶領我們以身體發掘身心的連繫,作為演奏練習的一部分。
我們感激每一次的相聚,邁向新一年,協會亦希望有更多元化的活動和內容發佈。接下來我們將邀請專業默劇藝術家吳紹熙先生,為我們分享他如何以大提琴音樂配合默劇表演。
最後,如果你一直喜歡大提琴音樂,我們誠意邀請你一試我們的試讀課程。課程分別為成年及幼年音樂愛好者設計,於每月亦有開授。「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希望同行路上,有你的參與。

[2019年7月] 大提琴專輯「剛巧遇見你」現正發售

c MG 0017   c MG 9990

人生就是要這樣衝動,做自己想做的事。正因為這一點瘋狂,才讓曾鳳的音樂故事裡有剛巧遇見的你們。 


「剛巧遇見你」收錄共8首大提琴小品,每首樂曲記載著一段音樂歲月,百般感受,有笑有淚,有懊有怒。專輯封面設計採用紅色布面精裝配以燙壓文字工藝,微浮雕的觸感,內頁一面以無縫風琴式折頁,打開一片晨光穿透薄霧的森林。這是她的一個夢境,也紀錄了音樂中過去與現在的她。從多層次的音樂,到專輯的實體觸感,希望聽眾能從每一個小細節感受到曾鳳的音樂故事。


「在這個數位化的時代出版一張純古典音樂的實體專輯,感覺就像一條逆流而游的鱒魚。這是我的一個心願。我希望除了音樂會以外,喜歡我音樂的朋友能隨時隨地聆聽,不受時間空間所限制。這張專輯是一份緣份的禮物。」

 

--- 曾鳳

 

大提琴專輯「剛巧遇見你」現已經下列途徑發售:   

Cello Factory
香港荔枝角青山道608號榮吉工業大廈A座11樓3室

香港店舖銷售
音樂坊 CD warehouse 各門市
Disc Plus
嘉華唱片有限公司
搖擺廊
節拍
及各大唱片銷售商

澳門店舖銷售
天域影音中心

台灣店舖及網絡銷售
誠品(店舖&網絡書店)
博客來(網絡商店)
五大唱片(店舖&網絡商店)
佳佳唱片行(店舖&網絡商店)
台北音樂家書房(網絡商店) 

日本網絡銷售 (只提供日語版本)
Rakuten

你不能不學的大提琴曲目:David Feurzeig 的大提琴奏鳴曲

拜仁.布姆博

有興趣試聽嗎?可按這裡連結!

 

對於這樣一部龐大的作品,該從哪裡談起? 先來作曲家的簡單介紹。David Feurzeig是一位美國作曲家,對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同樣精通。

 

 

 

他的許多作品都有戲仿、諷刺和幽默的元素,例如,我特別喜歡他的鋼琴獨奏曲《Stride Rite》,它將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的主題與拉格泰姆的鋼琴風格結合起來,讓人想起斯科特-喬普林和傑利 · 羅爾 · 莫頓。

而與Feurzeig的其他作品相比,《大提琴獨奏奏鳴曲》採取了相對嚴肅的態度,利用過去的傳統與創新的技術,展示了大提琴的五花八門的音色。

這首奏鳴曲以一首美麗且壯麗的前奏曲開展,說起來,我也不得不表示它(也許是隱約的)讓人想起巴哈第一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前奏。然而,它與巴哈的聯繫永不止於此。 我毫不誇張地說,演奏巴哈G大調前奏曲滿足感,在費爾澤格的奏鳴曲裡也可同樣體現。

 

這個壯麗的開場開展了作品的第二部,它帶有「像遙遠的鐘聲」的標記。乍一看,這部分對和聲的大膽使用令人生畏,但只要耐心練習,你就會發現大提琴對這些泛音和鈴聲出現了一種自然反應,那是前人從未探索過的。

在第二樂章中,我們把弓子放下來,用錘子和拉桿演奏所有的內容。這種技術在吉他音樂中已經使用了很久,但對大提琴來說卻是相對較新的,需要一些時間來掌握。 一旦這個技巧得到了足夠的磨練,你就可以開始感受到這段音樂如同¾ 庫蘭特舞輕快。 我建議你先用極慢的速度,配合琴弓來練習這個動作,把注意力集中在音準上。 當你轉而用撥弦來練習時,分句亦會更容易形塑。

 

第三樂章是一段小夜,作為其他樂章平衡的支點。 這一樂章的寫作較有一種空靈感,在刻意的和聲和指法音符之間切換。由於旋律音程之間的距離很遠(減九度和小十三度),所以一開始樂譜看起來並不連貫,但基於樂器的自然結構和弦線的本來的音調,我們實際上可以用一個無縫的連弓來演奏這些音程。 這個樂章非常有效地喚起夜晚昆蟲的嘆息、昏暗的月亮、負鼠對大地的抓撓等意象。

 

奏鳴曲的後半部分以薩拉班德開始。雖然樂譜有許多明顯指示容許彈性速度,但它仍需保留舞蹈的特點。如果說庫蘭特舞是一陣音符的旋風,薩拉班德便是一首抒情的歌曲,伴隨想像著人們隨著節奏跳舞,並對節奏的微妙推拉作出反應。 而這首曲子還有另一個有趣之處,就在於Feurzeig如何寫出被移位的強拍。

 

我們通常期望強拍出現在第一拍,但Feurzieg把這移到第二拍,並以這種位移寫出了整個樂章。

 

 

在這一樂章的最後,旋律逐漸消失在大提琴C弦的最高音域中,觸及了琴頸上的所有諧音。

以爆炸的方式開始最後的古格舞曲似乎非常配合樂曲——而費爾濟格亦正是此意。這個樂章有兩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有一種常動曲的感覺(即,一段音樂以短音不斷的進行著,通常都是快速度。),帶有無情的三連音節奏;第二部分是一種和聲的合唱。

 

要仔細彈奏這樂章,關鍵是利用節拍器慢慢練習。第一部分是一個以C#馬卡托作踏板點的強烈三連音節奏,周圍有半音階的旋律,偶爾的中斷展示了大提琴手演奏和弦與快速音階的能力。 如果演奏得巧妙,其效果將是一場技藝上的大比拼。 把創作材料都展開之後,費爾澤格又帶來了前奏曲的小暗示。 這些讓人聯想到輔音的片段越來越長,直到看起來它們可能會占據主導地位,但在最後卻被吉格舞曲的粗糙材料所阻撓。

費爾齊格這樣的創作,挑戰了大提琴演奏的界限,並為我們樂器的未來打開了想象的空間。

 

聯絡作者

Dedicated Cloud Hosting for your business with Joomla ready to go. Launch your online home with CloudAccess.net.